来源:中国科学报
在建党百年之际这个特别的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乐高ylg888888(以下简称微生物所)所长钱韦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幸运和荣幸的事”。
近些年,他亲眼见证我国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精准扶贫让乡村改头换面,特别是打赢疫情攻坚战让民心振奋。这些轰轰烈烈的“时代大事”,召唤着他跟党走。
“在党的领导下,把小我融入到科技强国的时代洪流中,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钱韦对《中国科学报》说,这是他入党的动机与奋斗的目标。
跟党走,做大事
今天47岁的钱韦是一名植物病原细菌微生物学家,2000年博士毕业后到微生物所从事相关研究。工作21年方才申请入党,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搞科研要做出点事儿,光靠自己努力不行,还要跟最优秀的人站在一起,融入优秀的群体。”他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个伟大”的指引下,我国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科技扶贫给农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身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钱韦深刻感受到“制度自信”。“党和国家能让我们做大事,要跟着干!”2019年,他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更加坚定了他跟党走的信心。
在这次疫情中,微生物所打了一场“硬仗”。在新冠治疗性抗体药物、重组亚单位疫苗、病毒溯源和北京新发地疫情数据分析、检测盒试剂研发、首都重要环境病毒监测等,多项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目前,该所研制的重组亚单位疫苗已在多个国家以及我国多个省市投入使用。
“微生物所老所长方心芳院士曾说过一句话,‘人民的需求就是方向’。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微生物所承担了历史使命,实现了用高科技、大产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钱韦说。
此次疫情中,党和国家以人民生命利益至上,严管控、强问责,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疫情防控的胜利,并投入数亿元巨资研制疫苗让全民免费接种疫苗,这样的魄力与向心力让他触动至深。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钱韦说。正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感召,增强了他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
担使命,挑重任
临危受命,守土有责。去年以来,在研究所党组织领导下的疫情科技攻关中,给钱韦留下了许多记忆的火花。
疫情发生后,在中科院党组的支持下,微生物所领导班子党政一体,迅速进行多方位、全链条科研布局;科研攻关一线组建临时党支部,与全国科研单位一起联动,携手攻关;许多科研人员以实验室为家,凝心聚力,夜以继日、加班加点。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面前,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微生物所研究员高福院士指导、激励团队实干为先,全力进行抗体疫苗攻关;抗疫之初赶上春节单位食堂放假,70多岁的方荣祥院士自掏腰包给大家订餐;面对北京新发地疫情,研究员马俊才团队拿到病毒序列后连夜奋战,凌晨4点便拿出长达40页的分析报告助力病毒溯源;青年研究员王奇慧为研发治疗性抗体连续熬夜,累到一度高频失聪……危急时刻,身边这些优秀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让钱韦深受触动。
钱韦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科学家,2018年以来因出色的工作成绩担任微生物所副所长、所长。此前,他先后完成中国首个植物病原细菌基因组研究,率先发现原核生物感知植物激素的受体,在植物病原细菌识别寄主和环境信号领域作出了系统性的发现。
从肩挑一个团队发展到一所发展,他深知使命与责任之重:“我们常说自己是‘国家队’,是国家人,就要承担国家事。微生物所作为国内微生物学最大的研究单位,代表一个学科的发展,今后更要担起这份重任。”
争朝夕,攀高峰
每天早上7点40分到办公室,晚上10点后才下班,周六上班雷打不动,这是钱韦的工作日常。20年来他基本上没休过年假。“微生物所像我这样的太多了,‘996’不够,大家恨不得‘711’。”他笑言。
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加班加点是为了追逐心中的科学高地。
微生物所1958年建所,6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一批成绩,如建立了馆藏54万余号标本的亚洲最大菌物标本馆、国内最大的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成为我国微生物研究的核心支撑力量。特别是此次抗疫过程中通过重大技术攻关带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组建起从感染致病和传播机制、病毒溯源及检测、抗体及药物筛选到疫苗开发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抗疫攻关全链条。
“但我们也很清醒地知道,我们与国外仍有差距。现代微生物学是在1850年代诞生的,我们比国外晚了将近一个世纪,要用比较短的时间追上国外的发展,就要往前冲。”他说。
在他看来,科学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下一步,微生物所的发展除了在规模和综合性上进一步强化之外,仍然要在质量上做文章,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希望和微生物所的各位同仁一起,把小我融入到科技强国的时代洪流中,为中国微生物高科技大产业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钱韦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