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院长办公会议批准,永乐高ylg888888牵头的“马铃薯化肥农业增效技术研发、产业化与精准扶贫团队” 获得2019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2010 年以来,微生物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展了马铃薯化肥农药高效利用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研发出肥料增效、土壤调理、免疫诱抗及病原拮抗菌等多项原创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微生物所构建了马铃薯绿色丰产技术体系(图 1),并在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甘肃、贵州等马铃薯主产区进行了应用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图 1 马铃薯“减施增效”技术体系
贵州水城县的薯业脱贫实践
建立种薯繁育中心,夯实马铃薯产业根基。协助水城县建成“特色植物种苗繁育中心”,为帮助种苗中心快速启动,微生物所先期无偿捐赠了 10 万株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夯实了水城县种薯产业发展根基。建成的种薯繁育中心已于 2018 年 6 月份投产,每年可提供优质脱毒种苗 1 500 万株、微型薯 3 000 万粒、原种 1.2—1.5 万吨,可支持水城县进行 10 万亩一级种薯生产,预计可实现亩均收入 3 000 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 3 亿元,为脱贫增收发挥巨大作用。
建立院士工作站,开展马铃薯防病技术培训。微生物所与水城县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建成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使其成为水城县重要的科技扶贫基地。方荣祥院士等多名专家数次赴水城县青林乡和杨梅乡,举办科技报告、技术讲座等活动,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现场讲解马铃薯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累计培训 600 余人次,发放编印的《新技术手册》2 000 份。这些活动切实提升了基层农业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技术水平,为水城县农业发展打牢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精准农技输出,助力产业扶贫。微生物所配合地方政府,精准选择帮扶目标。2017 年,水城县青林乡田坝村千亩绿色种植技术示范园以马铃薯为主的作物喜获丰收,帮助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695 人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 2.3%,提前 1 年整村脱贫摘帽。2018 年,在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微生物所帮扶的水城县玉舍乡木柯村,实现马铃薯原种基地增产 40% 以上,带动 199 名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图 2)。
图 2微生物所科技扶贫团队与水城县青林乡田坝村技术骨干共同布置技术示范田
宁夏南部山区的薯业脱贫实践
扶贫团队在宁夏南部山区引进并推广了肥料增效、农药控失、病虫害绿色防控、捡拾机等多项先进技术,并通过技术有机整合与集成,建立了宁夏马铃薯丰产增效技术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在当地建立核心示范点 17 个,累计推广马铃薯丰产增收新技术 105 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增加 10% 以上,亩均增收 200 元,产投比高达 10∶1,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此外,项目团队还举办了 60 余次技术观摩和培训会(图 3),累计培训技术骨干 1 000 余人次,发放技术手册 5 000 余份。上述活动产生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影响,用科技手段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的助力作用,得到广大群众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
图 3微生物所仲乃琴向宁夏海原县贫困群众传授马铃薯绿色高效种植技术
“马铃薯化肥农业增效技术研发、产业化与精准扶贫团队”除了中科院微生物所,还包括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呼伦贝尔农垦薯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雪川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获得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的还有“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团队”等其他九个团队。
(本文参考《马铃薯产业脱贫实践:科技扶贫+精准帮扶》,作者仲乃琴、李丹、任园园、刘宁、赵盼)